盡管日本的海外資產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,但同時也失去了34年來的全球最大對外凈資產國地位。
5月27日,日本財務省公布了截至2024年底對外資產及負債余額。從政府、企業(yè)及個人在海外所持資產中扣除海外投資者對日投資,日本對外凈資產余額為533.05萬億日元,盡管連續(xù)6年創(chuàng)歷史新高,但仍被德國超越。
隨后財務大臣加藤勝信發(fā)表講話試圖安撫投資者情緒:鑒于日本的凈外部資產也在穩(wěn)步增長,不應僅憑排名視日本債券地位發(fā)生重大變化的跡象。在超長債券收益率上升的情況下,政府將穩(wěn)定發(fā)行國債,盡管這可能會增加償債成本并給支出帶來壓力。
同一天日本20年期國債收益率日內累計下跌10個基點至2.405%。目前市場靜待周三的40年期國債拍賣。
有報道稱,在此微妙時刻,日本財務省就政府債券的合適發(fā)行規(guī)模廣泛向市場參與者發(fā)出調查問卷。
對日本來說,日元走弱導致了外國資產和負債的增加,但資產增長速度更快,部分原因是海外商業(yè)投資的擴大。
根據財務省的數據,2024年,日本公司對外國直接投資保持了強勁的胃口,特別是在美國和英國。具體來看,金融、保險和零售等行業(yè)吸引了日本投資者的大量資金。
瑞穗銀行首席市場經濟學家Daisuke Karakama表示,日本越來越多地將資金分配給直接投資領域,而非外國債券,這意味著更難快速將資金匯回國內。當風險出現時,國內投資者會出售外國債券,但他們不會從輕易海外資產撤離。
未來對外投資的軌跡可能取決于日本公司是否繼續(xù)擴大海外支出,尤其是在美國。隨著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生效,一些公司可能會受到激勵,將生產或資產轉移到美國,以分攤關稅風險。
另一方面,日本經濟財政兼再生大臣赤澤亮正透露,希望能借6月G7峰會的時機與美方達成共識,日本提出的條件包括擴大農產品進口、簡化汽車進口程序、造船領域合作。日本內閣還決定,將動用3880億日元預備費作為緊急應對方案的一部分。
長期以來,得益于超低利率和本國央行的兜底,日本國債一直保持穩(wěn)定。
上周,日本國債劇烈震蕩,連續(xù)多日無人出價,在全球債市中的受關注程度超過了美債。高盛認為,壽險公司因缺口擴大而需求銳減,疊加財政擔憂加劇、資產密集型再保險交易引發(fā)的拋售,導致日本國債市場買家稀少。
同時,由于投資者對美債的信仰出現動搖,市場不安的情緒并未解除,對于傳統(tǒng)的安全資產仍存疑。高盛認為,若無實質性的宏觀經濟政策應對高通脹,這種波動將反復出現。